黄金耐震胜过白银!美联储货币政策“难再支撑” 贵金属遇获利了结卖压 美元美债高涨重获动能
2021-11-16 09:30:47 来源:FX168 作者:
黄金与白银皆录得跌幅,但金价耐震程度显然胜过银价,金价目前报在1862.02美元,而银价则来到25.05美元,快要跌破关键25美元支撑位。美联储货币政策在过去一周扮演重磅角色,美国CPI通胀数据更加剧避险需求。但随着市场持续消化信息,升息前的重要信号出现前,货币政策恐怕难再支撑贵金属。黄金走高之际,投资者也正处于获利了结的卖压状态。美元与美债则高涨,重新获得避险市场喜爱取得动能。
11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远强于预期,从19.8升至21.6的预测为30.9,是美国11月数据的好兆头。事实上,此次释放是周一迄今为止唯一值得注意的基本面催化剂,其引发美国长期收益率的上涨。目前,贵金属市场宁愿等待时机,等待周二 10 月零售销售报告的结果。交易员还希望获得有关美联储的两个关键方面的更多信息。
首先是美联储政策制定者本周成群结队发言,将如何应对最近的通胀意外。再者,谁将被提名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也是市场关注焦点。据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对后者的决定最快可能在本周做出。
美联储两位前联储主席表示,为控制通胀,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加息至3%甚至更高。前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周一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加息峰值将远高于美国国债市场预期的1.75%;可能达到3至4%。
前里奇蒙德联储主席莱克对该预估表示同意:“加息到3.5%或4%似乎是合理的。”美联储目前的利率目标是0至0.25%。美联储一直表示,预计利率在满足三大条件前将维持不变:实现充分就业和2%的通胀率,并确保一段时间内通胀率温和超过2%。
美元走强会打压美元计价的资产需求,而美债收益率上升,会削弱投资者对不付息贵金属的兴趣。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现报1.620%,美元指数攀高至95.52。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Craig Erlam报告写道,黄金录涨幅好一阵子,因为通胀指标大升且变得更普遍,刺激金价持续走涨。
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黄金连涨7日,为最活跃期货价格自去年7月29日止以来的最长涨势,当时为9日连涨。
AvaTrade首席市场分析师Naeem Aslam表示:“我们已经看到黄金部分大涨行情,交易者现在似乎有意让一些获利入袋。”
他提到:“这里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如许多市场参与者预期那样,黄金价格已经剧烈转变,但现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不像几个月前对黄金价格那么有利,因为美联储已经启动削减购债。”
Aslam继续补充道:“在典型的教科书式交易中,这意味着黄金价格应该坠崖般下降,但迄今我们尚未经历这样的走势。总体而言,黄金价格一直很强劲,上周我们还看到更多强势行情。”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这些对黄金有利的因素之外,由供应链瓶颈和需求激增,市场对通胀失控的担忧情绪也有助于提高黄金需求,因为黄金被视为对抗通胀的工具。Erlam 写道:“尽管美债收益率上升和美元走强,但由于通胀调整后的收益率仍处于低位,黄金仍受欢迎。在上周美国CPI数据公布后,黄金的抗通胀避险角色仍受到喜爱。”
回顾美国上周公布,10月CPI月增0.9%,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6%;年增6.2%,创下1990年11月以来最大增幅,也是美联储2%通胀目标的3倍多。
FXEmpire分析师Christopher Lewis谈到白银指出,白银市场在周一的交易时段中略有下跌,跌至心理和结构上重要的25美元水平。这是一个当然会引起很多关注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向该领域回调往往会启动算法交易者,最近市场一直非常强劲,这意味着可能需要回调。因此,他认为这是一种潜在的“价值游戏”,只要白银能保持在24.50美元的水平上方,或者更具体地说,就是位于该水平上方的200日均线。
Lewis分析说:“从好的方面来说,如果我们能够突破周五和周一的高点,即突破25.50美元的水平,那么上升趋势很可能会继续,我们会走得更高。美元走强当然也不利于这个市场,因为它当然是以同样的货币定价的。最终,这是一个有更大动作的市场,但是50日EMA向上卷曲以达到200日EMA表明我们将形成一个‘黄金交叉’,因此需要更长的时间长期交易者也将密切关注市场的态度。这表明我们最终会走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会在短期内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继续看起来好像突破了倒置的头肩,这当然也是一个非常看涨的设置。”
FXStreet指出,现货白银价格在周一的交易时段内在近期区间内盘整,在25.00美元的水平找到支撑,但未能推向略低于25.40美元的200日移动均线。周一的盘整状况并不令人意外。美元指数正在进一步攀升至年初至今的高点并逼近94.50美元,但这主要是由于欧元疲软而非美元全面走强,因此贵金属得以幸免。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前景喜忧参半,由于通胀预期上升,美国长期收益率上升,而短期名义收益率持平,5年期实际收益率大幅下降。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