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家根本:系统稳定

2009-11-29 10:07:37    来源:    作者:

你我虽在价格变动之前无法预测天机,但却可以学习如何控制损失。有几年,我曾追随过某些预言家,这些预言家声称他们可以预知未来。最后我才发现,上帝并不想让我们看到未来。这是拉瑞·威廉姆斯说的,发明威廉指标的那位短线高人。不少投资人喜欢拿威廉指标、KDJ、RSI这类兵器去预测大盘或个股的未来走势,其实是错误的交易策略,当然导致的也是错误的操作——不论单次交易是否获利,出发点是不正确的。假如有人真能看见未来,他的资产早已富可敌国。当然这样的大师可能出于厌烦天天赚钱或自愿安于贫困或鄙视金钱等原因不喜欢追求财富。虽说《圣经》记载的最后一位先知已于一千九百年前登天了,但世面上仍然经常可以发现既无多少身价又热中炫耀的“先知”!这种矛盾的个性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所谓先知只是骗子。

预测架构于大量的假设与设定,其中一个必然结果是交易成绩变得不稳定,而摆动的绩效是敛财的大敌。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本金一万元,A方案,第一年盈利50%、第二年亏损25%,第三年盈利15%;B方案,三年里每年均收益10%。您选A还是B?表(一)列示出两种方案的结果,显然看似平淡无奇的B方案要优于“惊心动魄”的A方案。但是现实中大部分人会选择A方案,即便列明结果,选A者仍可能多于选B者。大部分投资人应属于“七亏两平一赢”里的七,可自觉无法战胜市场却留恋忘返者大有人在即为明证。视觉错位源于对复合收益的漠视、过分自信和未来的不确定。投资人进入股市、汇市、期市等投机场所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被赚钱效应吸引来的,换言之,对利润的向往是原动力,投资人本能地厌恶风险。人的思维是有选择性的,喜爱的事物容易被记忆、被强化甚至被美化,相应的,厌恶的东西则被忽略、被弱化、从记忆里删除。这是人类自我保护机制,常想喜爱之人之事之物自然心情舒畅,延年益寿,对于居家生活是有益无害的,但对于事业则非常糟糕。有成就的投资人大都将投资亦视为一项事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失败的案例时常揭开伤疤,不能忘记疼痛,失败乃成功之母,分析失败的交易是提升水平的捷径。利润是美丽幻影,水里明月,镜中国色,最好别去理会;风险是丑陋师傅,苦口良药,需多亲多近。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有位技术派武林盟主,叫葛兰威尔,当年风头甚劲,一场报告会单人进场票价曾创下一万五千美金的纪录,报告会上他老先生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说到忘情处竟将西裤脱去,露出贴身裤衩,裤衩上居然是道指走势图,狂人本色流露无疑,报告会后盟主下令“抛出股票”,硬生生让道指暴跌了6%。可是八十年代初市场由熊转牛,盟主仍预言熊市继续,结果算命未中,信徒怅然若失,87年后突然180度大转变,认为牛市来临,不幸的是87年却爆发大型股灾,信徒作鸟兽散。葛兰威尔对技术理论有突出贡献,他的葛兰碧八大法则是经典的均线运用心法。小生曾据此打通了任督二脉,是我尊敬的先辈之一,但他将预测发挥到极至,甚而忘乎所以,一味沉浸在指导趋势的游戏中,终于身败名裂,是一场悲剧。

葛兰威尔武林盟主倒灶,马上跑出了一位通天教主,柏彻特是也,自称艾略特波浪派嫡系传人。当年主妇杂志专栏撰稿人艾略特先生,身染重疾在海边闭关练功,悟出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绝世神功,在《华尔街日报》上小试牛刀,刀刀见红,一时传为股林佳话,可惜天妒英才,艾略特尚未依计发财就一命呜呼,可怜他穷困潦倒而死,又是悲剧。艾略特后柏彻特横空出世,毕其功于一役,早早言明87年大跌,又算中之后的大牛市道,大众再见股仙转世为之倾倒。亚洲分舵许沂光先生亦在大陆用一阳指点破两千点之上乃顶部,一时间波浪派大有一统江湖之势,各路人马齐集门下,信徒自大西洋排到太平洋。但是花无百日红,九十年代后柏彻特屡战屡败,预言中的大熊市迟迟未见来,等的花儿也谢了,2001年终于等到科网股爆煲,他迫不及待地将预备多年的心血之作《Conquer the Crash》昭示天下,可惜西方大盘却止跌回升,来了个第二春,涨多跌少甚且有挑战新高之势。而亚洲分舵亦在许沂光无数次预言“A股三浪三”未中后风雨飘摇,门人兴味索然偃旗息鼓,是悲剧中的悲剧。

艾略特对道氏理论的创新独树一格,小生曾据此险些走火入魔,虽如此,艾略特、柏彻特仍不失为我所尊敬的导师,因波浪理论辐射型的思维模式对我有很多提点。然而葛兰威尔也好、艾略特也好、柏彻特也好,其他许多知名的技术派领袖功夫都有致命的破绽,而且惊人的一致,是一种通病,表现在其人生轨迹上是大起大落,兴时万人空巷,败时门可罗雀;表现在操作业绩是大亏大盈,赚时风起云涌,亏时山崩地裂。他们在有意无意间选择了A方案,投资理论架构在预测基础上,如沙上筑塔非常不稳定。巴菲特以经营+套利的模式,选择B方案;林奇以马克维兹模式,选择B方案;索罗斯以基德兰德模式,选择B方案,他们所赚到的金钱是葛兰威尔、艾略特、柏彻特等选择A方案人士望尘莫及的。迷信预言家的投资人请早点醒悟,莫要挣扎于泥泞里,不见真心。

本文标签: